一百公里山路比賽,訓練時每星期跑一百公里可以令表現提升嗎?
參加三項鐵人226公里賽事(游泳3.8,單車180,跑步42.2),跑很多個馬拉松距離訓練作預備有效嗎?
之前文章都有提過訓練原則有四:
1)超負荷(overload),
2)漸進性(progression),
3)變動性(variation),
4)特定性(specificity)。
當中頭兩個最多人會應用,但很多人無視生理狀況把它們斷章取義。
超負荷(overload)——身體需要有比日常強度為高的負荷以令生理產生正面反應,然而當負荷的強度過大,就好像拉力帶受過強的拉扯而折斷一樣,受傷風險將大大增加。
漸進性(progression)——訓練強度循序漸進是訓練的首要條件,但部分相信「No Pain, No Gain」的運動員或甚至教練會盲目將自己或學員身體折磨至體無完膚,使他們的運動生涯很容易提早劃上句號。
圖表用四個訓練去作示範,當第一次訓練後,生理水平會有由下到上的曲線(藍色線)表示復原前身體需要調整的其間。然而當身體未復原前就進行訓練二(橙色線),重新施壓給身體令水平再一度下降,當不斷重複這個訓練方法,身體會進入一個極度虛弱或疲倦的狀態,我們稱之為過度訓練(Overtraining),更嚴重就會出現受傷。
另外,長期肌肉酸痛、 靜止心跳率偏高、容易發怒、出現抑鬱、容易受感染,都是過度訓練時有機會出現的表徵。
當身體出現過度訓練時,復原時間(綠色線)將會很漫長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要有效進行運動訓練,要Train Hard,但更加需要Train Smart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單調性重覆同一個高強度訓練是過度訓練之一,是訓練之大忌。當中樞神經系統適應某個強度之訓練,因為缺乏新刺激,身體很難再有進一步突破。這亦是很多耐力性運動員表現停濟不前的主因。
另外,休息是訓練中最重要的一部份,是運動表現提升中最關鍵因素之一。超負荷訓練就是挑戰自己踏出舒適區,踏得越出,強度越高;當強度越高,復原時間就較長;若訓練強度過高或復原時間太短,都很容易出現過度訓練。
是進步,還是原地踏步,需要堅持、進取及有創意的訓練。要讓以上元素可以延續的,最好有一個清晰明確及具科學性的運動原則作為基石。否則練至五勞七傷,自己以為是運動員精神,但別人看來,只會搖頭苦笑。
運動四原則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rkngchutrain…/…/971186276285495:0